颱風過後環境潮濕、山區水源混濁,應避免直接接觸口鼻與眼睛,要小心可能有鼻蛭上身。(記者李容萍攝)
李惠芬/核稿編輯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風災過後,踏青出遊人又慢慢多起來,山區部落傳出有戲水人的眼球竟寄生一隻活體鼻蛭,右眼皮內有米大小的黑色物體,吸附在患者的眼球上。花蓮慈院家庭醫學部醫師陳志強提醒,民眾在野外活動後若有眼、鼻搔癢或異物感,主動告知醫師,以免延誤診治黃金時間。
花蓮慈濟醫院每個月固定在秀林鄉部落巡迴醫療中,一位61歲的部落長者在求診時反映自己的右眼有異物感及搔癢感,好像有東西卡在眼睛,而且已經一個禮拜了,經陳志強初步檢查後發現,在長者的右側眼皮內有一個米粒大小的黑色物體,是「水蛭」(鼻蛭)吸附在患者的眼球上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陳志強(左)巡迴醫療時,發現落部老人被鼻蛭入侵,資料畫面(非新聞當事人)。(花蓮慈濟醫院提供)
過去花蓮也有一位男子在山上砍草,突然感覺右眼刺痛,誤為是被小石頭等割草碎片打中眼,起初不以為意,然而返家幾天後,被太太發現眼睛流血了。由門諾醫院眼科醫師張立羣揪出鼻蛭,而這名患者後來回想,在野溪洗手、洗臉,鼻蛭才會沾附上身,趁機爬進眼睛。
鼻蛭一般俗稱的水蛭,正確的名稱是螞蟥,分類屬於環節動物門環帶綱蛭亞綱,包括水蛭和陸蛭。已知的螞蟥約有七百種,大多都生活在淡水環境,只有部分種類行暫時性寄生或吸食哺乳類血液為食。吸血類螞蟥非常能耐飢餓,一次的吸血量非常大,為其體重的2至10倍。
近期颱風過後環境潮濕、山區水源混濁,家中若仍使用未經淨化處理的山泉水,應避免直接接觸口鼻與眼睛,建議可加裝過濾設備,或使用煮沸水洗臉清潔,降低感染風險。